精神病人犯罪怎么处理 |
分类:合同文书 时间:(2019-04-10 15:09) 点击:177 |
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适用该条规定应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 2、精神病人犯罪时必须是正处于发病时; 3、完全丧失辨认或者自控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 对鉴定确认的精神病鉴定结论,人民法院仍须依照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进行审查,作出正确的判断,确认采信与否。核心是查证精神病人犯罪时是否处于发病期间以及是否完全丧失辨认或自控行为能力,就要对案件通过审判进行全面综合评判。 刑法总则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应当把握的仍是精神病人犯罪构成的要件,其中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自控行为能力,可以理解为部分丧失辨认或自控行为能力,这是适用本法条的主要条件之一。对此类精神病人的犯罪,在处罚规定上的主旨是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规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是“可以”而不是“应当”的限制性规定,也就意味着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是应具备前提条件的。 刑法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该文章已同步到:
|